ng28南宫

EN
目今位置:首页 > 首页辅助 > 幻灯片

幻灯片

宋志平出席第一届中国国有企业研究论坛 ,谈国企革新的成绩与挑战

来源:  宣布时间:2019-11-11

微信图片_20191111141033.jpg

       11月9日 ,由中国国有企业研究院主办、中国企业革新与生长研究会协办的“2019(第一届)中国国有企业研究论坛”在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举行 。国务院国资委革新办常务副主任尹义省 ,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国有企业研究院院长董大海等出席论坛并谈话 。ng28南宫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中国企业革新与生长研究会会长宋志平出席论坛并作了题为《国企革新:我们的成绩和挑战》的主题演讲 。

       本届论坛以“国企革新攻坚战”为主题 ,国资监管部分相关领导、国企智库专家、知名学者、国有企业家等百余人汇聚一堂 ,围绕国企革新政策思路、前沿理论、实践经验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

分享精彩演讲实录:

国企革新:我们的成绩和挑战

——在第一届中国国有企业研究论坛的演讲

宋志平

微信图片_20191111141041.jpg

       各人好!今天很是兴奋来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加入首届中国国有企业研究论坛 ,本次论坛主题是“国企革新攻坚战” 。论坛开始前 ,我还问董大海副院长“攻坚”指的是什么 ,结合论坛主题 ,我和各人分享关于国企革新的看法 。

       国企革新是一个极重的话题 。我在国企事情整整40年 ,搞革新也有20多年 。1994年 ,国家搞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时候 ,我其时所在的北新建材就是试点企业 。2014年 ,国务院国资委推出混淆所有制革新试点 ,我所在的ng28南宫集团又是试点企业 。国企革新我“试”了20年 ,从“黑发人”试到了“鹤发人” ,我也希望国企革新能尽快完成 。2020年要完成国企革新的任务 ,论坛的主题聚焦“攻坚” ,我们今年照旧要攻关 。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里提出 ,“生长混淆所有制经济 ,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立异力、控制力、影响力、抗危害能力”“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效作用 ,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治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孝敬 ,按孝敬决定酬金的机制”等重要思想 ,具有重要的寄义 。我们要深刻理解、增强学习 ,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国企的革新事情 。今天我分三段话和各人进行交流 。

第一 ,我们破解了国有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的世界性难题

       国企革新40年我们都解决了什么?我们破解了一个难题 ,就是国有经济和市场究竟能不可结合 。凭据西方社会的回覆是否定的 ,他们认为国有经济和市场是不可结合的 。因为西方国家搞过国有化运动 ,也搞过私有化运动 。上世纪80年代 ,密特朗总统上台后在法国搞国有化运动 ,厥后右派又搞私有化运动 ,现在基本是私有化的体制 。目前搞国有企业的 ,大多是一些小国家 ,效果并不是很好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在做一个艰难的探索 ,究竟国有经济和市场经济能不可结合起来 ,这一探索历经40年 。适才有嘉宾谈到国企革新时间太长了 ,那是因为这场革新太难了 ,可以说是个世界难题 。

       为什么说我们破解了这个难题呢?各人看到这些年 ,国有经济在快速生长 ,民营经济也在快速生长 ,尽管历程中有些磕磕绊绊 ,但国企和民企配合支撑中国经济的生长 。在今年的世界500强中 ,中国上榜企业有129家 ,大陆有119多家 ,国企有87家 ,央企有48家 。有人认为世界500强是500大 ,不优也不强 。我的看法是 ,当年国务院国资委建立之初 ,我国世界500强企业只有2家 ,十几年来我们的进步是明显的 ,虽然企业如果能优能强更好 ,这也是我们斗争的目标 。由此看来 ,国企革新照旧取得了很大的结果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提出混淆所有制经济 ,这个提法很是好 。这是一个新的企业制度 ,用这个新的企业制度来解决国有经济和市场怎么结合 ,可以说终于找到了一个要领或者说是一个特色 。因为中国不可一概去搞私有化 ,但又要搞市场经济 ,所以我们必须找到融合的要领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界说了什么是混淆所有制 ,十九届四中全会又专门把混淆所有制提出来 ,生长混淆所有制经济 ,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立异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危害能力 。也就是说 ,生长混淆所有制仍然很是重要 。混淆所有制就是一把金钥匙 ,是解决国有经济和市场经济相连接的纽带 。

       2013年在成都举办的《财产》全球大会上 ,有场关于国企和私企的论坛 ,回覆问题很有挑战 ,因为其时国企的舆论情况并不是很好 ,美国耶鲁大学的资深教授史蒂芬·罗奇做主持 ,他已往是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经济学家 。论坛开始 ,罗奇就问我:“宋先生 ,您怎样理解让中国国企成为充分竞争市场中的一员?”“您认为20世纪90年代关于国企上市的这个决定 ,是不是推动中国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主要力量?”我说 ,“您的问题就是谜底 ,中国的国企是经过这么多年革新的国企 ,是被上市了的国企 ,是混淆所有制的国企 。中国的国企和西方理解的国企是纷歧样的 ,和计划经济时期的国企也是纷歧样 。此国企非彼国企 ,此央企非彼央企 。”

       各人知道 ,ng28南宫是央企 ,可资本金项下只有25%的国有资本 ,75%是社会资本 。我已往事情过的国药集团 ,资本金项下只有35%左右是国有资本 ,65%左右是社会资本 。中国的国有企业是新型的和市场经济混淆了的国有企业 ,已往各人认为国有企颐魅政企不分、没有效率 ,厥后发明国有企业迅猛生长 。其拭魅这是有内在原因的 ,原因就在于革新 ,就在于国有企颐魅找到了一个要领 。

       混淆所有制最重要的是“改”而不是“混” 。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国企革新的偏向是股份制革新 。然而不幸的是 ,我们许多企业上市了 ,但厥后各人把国有控股公司视同为古板的国有企业 ,又把国有企业视同为国家行政单位 。对任何行政部分的要求 ,后面都会加上国有企业参照执行 。国有企业后面再加一个括弧 ,含国有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 ,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包括进去 ,就像打牌一样 ,打到十一又被勾了回去 ,革新就付之东流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混淆所有制 ,我们欢欣鼓舞 ,终于找到一个出口 。我们希望把混淆所有制企业能区别于古板的国企进行治理 ,再找到第三条门路 ,既有国企的治理 ,又有民企的治理 ,另有混淆所有制企业的治理 。既然混淆就不是纯粹国企 ,为什么不可给混淆所有制企颐魅找到一个治理方法呢?

       十九届四中全会肯定了混淆所有制对国有经济的作用 ,其实国有企业的家数不是越多越好 ,国有企业家数也不宜太多 ,应是抓大放小 ,而国有经济应该越来越强大 ,国有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才是根上的事 。现在也在改变说法 ,各人可以仔细去看 ,已往讲的是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现在是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提法上爆发了变革 ,我们认识的深度在进一步加深 。国企经过40年的漫长革新 ,找到了混淆所有制 ,架起国有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桥梁 ,只要我们坚持 ,不再把混淆所有制流于形式 ,不再把混淆所有制认为是国有混淆所有制 ,这样我们离乐成绩不远了 ,我们就为革新而欢呼 。因为我们又迎来了一次重大时机 ,是党形成的决议、配合的认识 。国企革新我们找到了解决的要领 ,问题是这个要领各人是不是想清楚了 ,是不是真正喜欢它 ,照旧只是“叶公好龙” 。如果照旧抱残守缺 ,把混淆所有制简单流于形式 ,再给勾回去 ,我们就会失去这个名贵的时机 。

第二 ,我们的革新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我今天站在这里和各人分享国企革新的认识 ,就是因为ng28南宫因革新取得了佷大的结果 。20年前 ,ng28南宫集团营业收入仅有20亿 ,是一家资不抵债的公司 。它是如何怎么生长成现在营业收入4000亿、利润300亿 ,全球***的建材公司呢?这家公司没有任何的垄断 。要说国家的支持 ,20年前国家给的支持更多 ,但那个时候公司却活动艰难 ,但恰恰是因为迈入市场 ,公司又活了起来 ,并且活得还不错 。不但ng28南宫一家国企这样 ,这其中一定是我们做对了什么 ,那么我们做对了什么呢?现在我跟各人分享一下 。

       成绩一:上市混淆

       今天中央企业70%的资产在上市公司 ,或者说我们主要加入竞争的都是上市公司 ,很少是国有独资公司 。上市后 ,募集的大宗资金用于支持公司的生长 ,如果没有上市 ,大多的国企和央企可能活不到今天 。上市是我们做得很是正确的选择 ,虽然当年上市的时候也是因为没有资金 ,才选择去上的市 。上市以后 ,我们引入市场机制 ,就得凭据上市公司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尽管没能全做到 ,但究竟和已往简单的国有企业差别了 。任何政府部分都会想到这是一家上市公司 ,要注意到另有股民 ,照旧有约束的 ,所以“上市”对我们来讲意义深远 。我先后经历了北新建材在深圳上市、ng28南宫H股在香港上市、国药控股H股在香港上市等等 ,目前ng28南宫有13家上市公司 ,国药有6家上市公司 ,通过上市 ,企业募集大宗资金 ,同时引入市场化机制 ,在市场监管下生长 。

       成绩二:董事会建设和薪酬革新

       外部董事占大都的董事会、薪酬制度革新等等 ,这些对央企来讲是一件很大的事情 。外部董事在董事会占大都是对的 。《公司法》里只有董事 ,没有外部董事、独立董事、职工董事之分 ,不管董事来源是什么 ,在董事会里只是董事 ,并且董事***的作用是增进企业生长 ,而不是在董事会里一部分董事监督另一部分董事 。应该由董事长做班长 ,组织董事们一起开好董事会 。董事的来源可以是多元化的 ,因为通过来源调解董事结构 ,减少内部人控制的可能 。董事个人要对自己卖力 ,要对公司卖力 ,这个问题不可搞糊涂 。

       我们的薪酬制度也是做了半市场化的革新 。二级、三级公司是摊开了一些 ,但我们照旧有一些限制 ,所以我们没有完全市场化 ,是半市场化的薪酬制度 。纵然半市场化的薪酬制度 ,在今天看来 ,仍然起到革新的作用 。所以 ,国资委外部董事占大都的董事会和薪酬制度的革新 ,增进了整个央企的进步 ,我们应该肯定它的进步作用 。

       成绩三:坚持主业和瘦身健体

       这些年 ,国企、央企坚持主业的做法是对的 。国资委主张央企三个主业为限 ,“一主两辅” 。最初企业都不是很理解 ,但正是因为有主业的限制 ,成绩了48家央企成为世界500强 。各人知道 ,许多企业一有赚钱业务就想做 ,如果没有这个限制 ,这些企业今天都不知在做什么 。已往这几年 ,许多民营企业没有主业意识 ,就犯了过失 ,都是时机主义 ,没有恒久主义 ,觉得什么赚钱就一哄而上做什么 ,结果形成许多损失 。

       在瘦身健体方面 ,央企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也是做对的事情 。近三年 ,央企减少近1. 4万家企业 。ng28南宫减少400多家企业 ,治理层级从7级压减至4级 ,压减冗员5万人 ,未来三年还要再压减5万人 。ng28南宫的财务杠杆降低13% 。而恰恰相反 ,许多民企却在典质资产、质押股权 ,纵�扩张规模 ,已往国企曾走过的弯路他们又全犯了 ,犯一轮过失后才明白这个原理 。

       成绩四:立异转型

       各人都知道 ,央企是立异的组织 ,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标记性重大科技结果 ,如大国重器等都是由央企完成的 。像ng28南宫有26家科研设计院 ,3.8万名科研人员 ,1.2万项专利 ,ng28南宫行业险些所有的技术都是由ng28南宫提供的 ,每年国家科技一等奖、二等奖都是ng28南宫所获得 。这些年 ,我们的立异转型做得都不错 。

       成绩五:“一带一路”

       在“一带一路”建设历程中 ,国企、央企领头打头阵 ,好比架桥、修路、打井等基础建设都是国企、央企承接的 。ng28南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了300多个水泥厂 ,全球65%的大型水泥厂是由ng28南宫建设的 。试想如果没有这些水泥厂 ,外地该如何架桥、如何修路 ,已往非洲地区每吨水泥2000元 ,现在只有300-400元 ,大大降低了建设本钱 。30年前 ,中国的水泥设备等都是从跨国公司购置 ,而现在许多跨国公司都是从ng28南宫购置 ,“30年河东 ,30年河西” ,为此我们做出了重大孝敬 。虽然我们在“走出去”门路上 ,在“一带一路”建设历程中 ,也和跨国公司配合相助 ,共享时机 。我们在进博会上签署相关相助协议 ,与ABB、施耐德等许多企业寻求相助 ,而不是“吃独食” 。

       成绩六:党建事情

       2016年10月 ,全国国企党建事情会在京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 ,国企的党建事情有了实质性提高 。党建事情很重要 ,企业做大了用什么治理整个公司呢?西方有一个词叫“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另有一个深刻的解释是“企业宗教” ,不然企业几万人、几十万人漫衍在世界各地 ,靠什么有统一的思想 。中国公司也是如此 ,要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 。实际上党建事情就是我们基础的政治文化 ,这些年整个市场情况净化 ,我们可以定心做事 。已往我们做事情 ,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要凭据社会濳规则去做 ;现在做起来就很简单 。党建在企业里 ,我主张党建文化一定要和企业经营相结合 ,ng28南宫在党建事情中 ,牢牢坚持“四个结合” 。一是党建事情要和治理治理结合 ,始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 ;二是党建事情要与生产经营相结合 ,不可“两张皮” ;三是党建事情要和企业文化相结合 ;四是党建事情要和廉洁从业相结合 ,真正发挥奇特的政治优势 。

       国企要向民企学习他们的市场意识、企业家精神、市场机制 ;而民企要向国企学习战略计划、管控体系、党建文化和团队建设 ,这是民企比较薄弱的 。国企和民企要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不可是国企向民企学 ,民企今天泛起许多问题 ,也应该好好研究国企这几年都做了些什么 ,也要向国企学 ,这也是很是重要的 。

第三 ,我们面临的挑战

       我们现在面临不少的挑战 ,各人可能会说 ,国企既然搞得这么好 ,那就别革新了 。其实说得差池 ,因为我们另有更高的要求 ,我们要建世界一流的企业、要实现高质量生长、要加大国际化程序 ,所以要继续革新 。我们前面的革新另有不到位的地方 ,另有半市场化的工具 ,另有面临许多挑战 。我们的革新另有最后一公里 ,革新另有最后一扇门必须推开 。目今国企革新面临三个挑战 。

       挑战一:市场化竞争中性的问题

       岂论国际市场照旧海内市场 ,企业竞争要中性 。凭据国企的分类 ,如果是公益包管类的企业 ,就应该国企自己做 ,民企纷歧定加入 ,因为属于非竞争领域 ,自己是政策性也不赚钱 ,纵然赚钱也是有政府补贴 。在竞争领域的国企 ,就应该坚持竞争中性原则 ,不然在市场里 ,一方面用的是纳税人的钱 ,另一方面是和纳税人在竞争 ,这样逻辑就出了问题 。如果不切合竞争中性 ,国企在国际上也无法招投标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挑战 。讲到国企 ,有些人认为是“中央军” ,有“红帽子” ,殊不知在海内市场竞争时 ,民企会认为不公正 ,到外洋去会遭到外地企业的对抗 ,他们认为外地企业怎么能和一个国家进行竞争 。

       我们的企业已经不是古板意义上的国企 。好比 ,我原来事情过的北新建材 ,ng28南宫集团在ng28南宫股份持股44% ,而ng28南宫股份在北新建材持股35% ,也就是说 ,在北新建材这家上市公司里国有股缺乏15% 。澳大利亚提出所谓的竞争中性 ,是指国有股不得凌驾30% ;美国最苛刻的州立规则定国有股不得凌驾25% 。而我们许多的上市公司里 ,真正的国有股其实都不到20% ,还戴“红帽子”加入竞争 ,其实完全没有这个须要 。

       现在我们有了混淆所有制 ,摘掉了国企的帽子 ,要进一步牢固混淆所有制革新的效果 。真正做到国资委管资本 ,聚精会神地管好资本 ;ng28南宫集团是投资公司 ,决定投资为国有资本增值 ;混淆所有制企业 ,就是一般性竞争性企业 。这个问题不解决是不可的 ,因为我们遇到了挑战 ,不可自讲自话 ,要讲各人通用的语言 ,要被市场接受才行 。

       挑战二:弘扬企业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 ,市场活力来源于人 ,特别是来源于企业家 ,来源于企业家精神 ,中央和国务院发文指出 ,国有企业也有国有企业家 。遗憾的是 ,许多政府官员包括社会都不认可国有企业有企业家 。任正非是企业家 ,马云是企业家 ,但央企有立异的领导人是不是企业家 ,在座各人说是 ,但社会上有人不认为是 ,觉得是国资委红字头任命的干部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企业家精神 ,如果企业家没有主心骨 ,这个企业是很难做好的 。也有人认为企业的领导人、治理者是企业家 ,其实也不完全是 ,那些具有立异和冒险精神、善于捕获机缘的人才称得上是企业家 。

       最近在山东召开了中国企业革新与生长论坛 ,许多知名企业家都在会上进行了交流 ,山东重工董事长谭旭光、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等三位地方国企的卖力人也加入了主题论坛 ,各人觉得谭旭光、廖增太、王民更像企业家 。关于企业家精神 ,现在社会上喊得挺响 ,但有关部分是不是要接纳企业家精神 ,是不是要真正 ;ぁ⒕捶秃胙锲笠导揖 ,这是根上的事 。我们看到现在地方国企革新紧紧围绕弘扬企业家精神 ,好比王民65岁 ,为了包管他能继续做 ,徐工集团退出一部分国有股 ;董明珠65岁 ,珠海国资委退特别力一部分国有股 ,来包管她能继续做 ;上海绿地三家国企持股48% ,职工持股26% ,三家公司宣布通告 ,不做一致行感人 ,包管张玉良做董事长 。他们都明白一个原理 ,企业如果没有一个企业家 ,那么这个企业就没法做下去 。实际上企业家是国企的焦点 ,不要认为有个干部就可以做企业 。现在有些地方国企搞得一塌糊涂 ,就是因为这些企业的卖力人大宗改由政府的厅局长担当 ,使企业行政化 ,这些国企又怎能做好呢?

       挑战三:如何建立共享机制

       企业究竟是为了什么?1975年美国大企业圆桌集会制定了一个原则 ,即股东利益***化、股东至上 ,指导了全球多年的资本主义社会生长 。现在他们又聚在一起开会 ,认为现代企业不可只关注股东 ,还要关注利益相关者 。我们进行市场经济革新 ,企业究竟为什么?为国家保值增值没有错 ,没有所有者就没有企业 。但经营者和劳动者呢?劳动者不可只给他们本钱 ,因为他们靠人为连屋子都买不起 。劳动者应该加入公司财产的分派 ,共享结果 。所有者可以得财产 ,但没有须要全部财产都归所有者 。今天的新经济和立异也一样 ,企业立异后的财产是否只归创颐魅者少数人 ,照旧应该分派一部分给员工 ,因为员工通过5+2、白+黑的事情支付许多劳动 。我的想法是 ,我们必须建立新的分派机制 。

       关于分派酬金 ,十九届四中全会首先提出的就是劳动 ,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工具 。我们的分派规则必须改变 ,财产分派应惠及职工、惠及所有利益相关者 ,而不是被所有者全部拿走 。民营企业所有者是这样 ,国有企业的上级单位也应该想通这个问题 ,国有企业的财产不可都被国家拿走 ,要让出一部分给治理者、劳动者 。企业的员工、企业财产的创立者应该获得应有的收获 。埃及国家立法 ,企业的利润至少要10%分派给员工 ,这里指的是财产 ,而不是指人为本钱 。

       国企应该积极革新 。好比说华为 ,去年我专门和任正非谈了很长时间 ,华为的乐成主要是因为有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 ,加上它的财产分享机制 。我们学万华 ,万华做得好也是因为机制 ,万华的股权结构是国有股20.6% ,职工持股20% ,剩下是散户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6月13日视察万华时 ,讲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谁说国企搞欠好 ,要搞好就一定要革新 ,抱残守缺不可 ,革新能乐成 ,就能酿成现代企业 。总书记讲的这一席话回覆了国企革新的要害点 ,是指导国有企业革新的箴言 。

       “谁说国企搞欠好?要搞好就一定要革新”就是说国企能搞好 ,但搞好一定要革新 ,不可不革新 。现在有人认为国企搞得很好 ,还改哪门子革?“抱残守缺不可” ,我们要害要理清楚“什么是残”“什么是缺”“谁在抱残”“谁在守缺” ,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已往那些条条框框、陈腐的看法就是“残”和“缺” 。政府部分和国企领导人都有“残”和“缺” 。“革新能乐成 ,就能成为现代企业 。企业想成为世界一流的前提是革新能乐成 。

       从事国企革新部分领导 ,国有企业的领导人都要认真思考总书记讲的话 ,要不要扪心自问 ,要不要自我反思?要不要为革新勇于继续 ,撒手一搏?如果认为革新都是别人的事 ,责任都是别人的 ,和自己无关 ,国企革新恐怕一万年都完不可 ,也永远没有结束的日子 。

       谢谢各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