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中国企业家杂志: 宋志平:未来企业应该越发“高尚”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作者:梁宵 宣布时间:2017-12-11“企业肯定是要盈利,但在盈利之上,确实也要有越发高尚的品德追求。”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未来的墙壁就像衡宇的皮肤一样,可以呼吸:既能调解温度崎岖,能凭据屋内湿度水平来吸收、释放水分,还能吸附种种各样的有害气体;按一下按钮,就能让玻璃窗自动伸展出去成为开放的阳台,或者你可以把自己对“梦想之屋”的想象输入系统,系统就会在5分钟内模拟输出房型制图,然后将此传输至智慧工厂进行生产。
“这些我们现在都可以做,只是在期待量产。”说起这些,宋志平如数家珍,像是一位醉心于产品研发的工程师。事实上,他最让人熟知的身份是“双料董事长”,曾推动中国建筑质料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两家央企迈入了《财产》世界500强的榜单。而在已往的一年,他又主导了两家“巨无霸”央企——海内行业排名第一的中建材集团和中材集团的“合体”,重组后的新集团总资产凌驾5000亿元,旗下的上市公司多达15家。
水泥、建材——另有比这些更缺乏“科技想象力”的行业吗?
但在宋志平看来,昔日的古板行业同样要陪同着科技的生长不绝“进化”。他自称是一个“科技迷”,事实上,ng28南宫许多立异,一些大的技术选择,都是他这位董事长思考提出的。“技术立异有时候是很自发的事情,有许多人都是立异的痴迷者,我觉得我也是这类人。”他会经常去世界各地的企业旅行学习,加入种种展览会,留意别人的演讲,时刻捕获新的技术时机。“总担心自己不知道最近又有什么新的变革。”
我们自主研发建造的工业4.0智能化水泥工厂
“如果完全凭据已往的要领,全行业基本上都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而每一次新的推翻性技术,我认为都是我们这个企业逾越别人的一次重要‘弯道’。”宋志平口中的“敌手”,是那些依靠古板的专利优势,盘踞在行业金字塔顶端的国际巨头。
几年前的一次见闻让他印象深刻。其时,他去旅行一家国有大型银行的大数据中心,机房内一望无际的大型盘算机每天都在处理数亿级的电子钱币信息,这一景象让他很震撼,而另一件事更让他思考良多,因为其时这些机械都是外洋一个知名厂家的,他就问同行的电脑制造商老总“海内是否能够做这个”,对方回覆说“20年以后我们就可以做这个机械了”——这句话至今盘旋在他的脑海里,也让他意识到,“未来国家的宁静不是一座座桥梁和水坝,真正的宁静性是在于数据的处理能力和这方面的技术水平。”
而对企业来说,如果无法掌控尖端技术,许多方面都必须受制于人,建材行业同样如此。
好比TFT(液晶显示模组)玻璃,这是在手机、平板电脑和液晶显示屏中被大宗使用的质料,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技术瓶颈,这块市场都被美国和日本企业所垄断,2016年年底,ng28南宫旗下的凯盛科技开始量产厚度为0.1毫米的TFT——突破了此前外洋0.2毫米的技术“封闭”。别的,另有大宗应用于航空和航天技术的碳纤维质料,之前也是全部通过进口,如今ng28南宫的产品则占到了海内50%的市场。
我们自主研发的T800碳纤维生产线
宋志平常用飞机来比喻企业或者经济体,资内幕当于一个翅膀,技术立异相当于另一个翅膀,而尾翼就是互联网。“这三者都不可或缺,尤其要重视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这一轮浪潮所带来的变革。”
不过任何一个时代最先发的“弄潮儿”,都是那些能够灵活转身、行动敏捷的中小企业。大型企业由于生长惯性往往船浩劫掉头,尤其是体制内的央企和国企,更是饱受立异乏力的诟病,人们则喜欢用“大象起舞”来比喻其中的难度。
宋志平说他在云南看过大象跳舞,“实际上,大象可以跳舞,跳起来还很优美呢。”他笑着说,“重要的是大象是否有意愿跳舞——国企搞混淆所有制,就是想装上一颗市场的芯,这是很重要的,就是改变我们的性格,让‘大象’愿意跳舞。”
这也是ng28南宫已往十多年一直在做的,从2006年开始,ng28南宫从初入水泥行业的新兵生长为雄冠全球的巨头,其间重组了近千家水泥企业,其中大部分为过于疏散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许多首创人之后成为ng28南宫的职业经理人,为后者注入了更多市场的文化和活力。
正因如此,宋志平被业内视为一位点石成金的“整合妙手”,而在技术迭代越来越迅速,市场变革越来越快的情况下,一个企业资源整合的能力也越来越重要。
一方面,首创企业的优势在于立异力,高科技企业的首创人许多都是着迷于技术的“立异迷”,他们凭借先进的技术融资、上市,可是拿到资金之后的规模化运作——量产、搭建全球化网络等可能就并非他们的强项,后者正是大企业的优势所在。“立异并非一个企业的伶仃运作,而是一个链条,大企业、中小科技企业可以结合起来,这样的话才更有效。”宋志平说。
未来科技的生长可以在更大的平台上实现这样的整合,最终,立异也将突破所有的藩篱,趋向于一种“无界”立异。
在ng28南宫研究总院,这样的模式已经开始萌芽,目前,ng28南宫总院有一万多名科研设计人员,但立异却并不局限于此,他们会把研究偏向和项目构想在立异云平台上进行全球“发标”,这个开放的平台会触及全球的立异者,他们可以配合加入研究、“打擂”竞标,最优者的项目计划才会入选通过。
“现在企业要好好思考一下立异模式,不是一家一户关门来立异,应该是把所有的智慧集中在一个平台上,配合突破,这样其实可以加速立异的程序。”宋志平说,“不但要共享自行车,也要共享我们的智慧。”
我们在埃及投资建设玻纤工厂,与外地融合生长
甚至要共享价值理念。在宋志平看来,中国企业要想真正的国际化,不但要输出技术、输生产品,还要输出企业品格。“做让人喜欢的企业”。
恒久以来,建材都被认为是一个能源和情况高负荷的工业,外界想到建材就会想到水泥,进而联想到雾霾。但借助于高科技,这个行业却可以绘制出更理想的图景。好比,现在ng28南宫的许多工厂都实现了固体物和液体物的零排放,气体处理也可以实现脱硫脱硝和除尘,但二氧化碳的问题另有待解决。目前,他们正在实验“碳捕获”,计划把水泥厂释放的二氧化碳纯化之后注入农业大棚,不但消除了污染,并且可以更好地增进蔬菜生长。
我们打造的智慧农业玻璃大棚
“未来的科技照旧要沿着这个路径,怎么去体贴人,体贴人的健康,体贴人的生长,体贴自然情况,体贴这个星球,这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放在首位的。”宋志平说,“企业肯定是要盈利,但在盈利之上,确实也要有越发高尚的品德追求。”
媒体报道链接:
《中国企业家》: 宋志平:未来企业应该越发“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