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28南宫

EN
目今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ng28南宫要闻

ng28南宫要闻

新年喜讯 | 万吨碳纤维基地荣获央企十大超等工程

来源:国资小新、ng28南宫新闻办、中复神鹰  宣布时间:2022-01-05

2021年12月30日 ,西宁万吨碳纤维基地与航天器天和焦点舱、中老铁路、白鹤滩水电站等一并荣获2021年度央企十大超等工程。

获奖理由

9月8日 ,由ng28南宫投资建设的我国首个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在青海省西宁市投产。项目总投资50亿元 ,首次实现了单线年产3000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设计和高端成套技术自主可控。ng28南宫经过十余年攻关 ,突破外洋技术垄断 ,率先在海内实现干喷湿纺T700级、T800级碳纤维千吨工程化和T1000级碳纤维百吨工程化 ,科技攻关取得重大结果。该项目的投产 ,加速了我国高端应用市场的碳纤维国产化替代进程 ,实现了国产化碳纤维供应链的宁静可控 ,进一步提升了国产碳纤维的国际竞争力。

万吨碳纤维生产线正式投产当天登上新闻联播

配景介绍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质料 ,碳纤维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在现代工业体系中。西方国家为阻止中国快速生长 ,恒久对我国实行严格的技术和装备封闭。突破碳纤维要害焦点技术、完成高精尖装备国产化是实现高性能碳纤维自主包管的前提。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 ,2021年 ,海内碳纤维工业不惧新冠疫情重复的种种压力 ,逆势而上。要害技术不绝突破 ,产能规模连续扩大 ,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海内原质料供货紧张问题逐步缓解。在ng28南宫集团支持下 ,中复神鹰主动出击 ,克服重重困难 ,建设完成西宁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

企业生长

2009年前

第一代碳纤维制造技术 ,专注于湿法工艺的研究。

2017年

干喷湿纺工艺为焦点的第二代碳纤维制造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1年

西宁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正式投产 ,使用的是第三代碳纤维制造技术。


未来

第四代碳纤维已在攻关和突破之中。

技术攻关

经过多年的“卡脖子”技术攻关 ,中复神鹰团队突破了干喷湿纺千吨级SYT49(T700级)碳纤维工业化技术 ,率先在海内建成了千吨级SYT49(T700级)生产线 ,乐成研制出SYT55(T800级)碳纤维。如今瞄准更高品质升级 ,集中技术力量研发高性能碳纤维T1100。“卡脖子”的碳纤维从研发到量产 ,突破了外洋恒久对我国严格的技术和装备封闭 ,提升国产碳纤维在古板和新兴领域的进口替代 ,开端实现了国产碳纤维在大飞秘密害质料上的自主包管。而碳纤维的价格也坐着过山车 ,从最初的“天价”降到趋于合理的市场价。

产线建设

2020年 ,我国碳纤维需求量达4.89万吨 ,国产碳纤维供应量为1.85万吨 ,在进口碳纤维受限的情况下 ,海内市场缺口巨大。2021年更是如此 ,随着光伏、氢能、风电等领域碳纤维需求的急剧增加 ,即便海内碳纤维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产品依旧无法满足市场供应。

在供需失衡的情况下 ,面对工业投资大、技术壁垒高、产能扩建周期长的问题 ,中复神鹰于2019年5月启动了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计划实现干喷湿纺产品从千吨向万吨的跨越。西宁公司的建设者克服了高寒缺氧和身体上的种种不适 ,不分昼夜奋力拼搏。2021年9月8日 ,中复神鹰西宁万吨碳纤维基地投产大会在青海省西宁市甘河园区乐成举行。西宁公司产品投放市场后 ,有效缓解了海内原质料供货紧张的局面 ,创立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辉煌成绩。

两年左右的项目建设时间 ,近一半是在漫漫隆冬中度过的。项目不可等 ,进度不可停 ,团队直接吃住在工地 ,日夜守着生产线 ,硬是把自己打造成从初到西宁时碰到鼻子就流鼻血 ,爬两层半楼梯就开始喘气到工厂走一圈两万步 ,基本没什么感受的铁军。

结构未来

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长中国家 ,将完玉成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 ,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顺应了绿色低碳可连续生长的全球局势 ,同时开启了中国新一轮能源革命和经济生长模式厘革升级的“倒计时”。

中复神鹰积极构建企业绿色生长路线图 ,加速产品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 ,以及储能、新能源汽车应用上的认证和应用 ,深入践行绿色生长理念。同时 ,不绝提高能源治理和减排治理水平 ,优化资源配置和工艺治理 ,连续减少生产环节的能源效率浪费和碳排放 ,为高质量生长注入绿色新动能。“超等工程”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彰显大国力量、时代风范 ,正成为中国西部生长崛起的要害支撑 ,并将为实现双碳目标 ,增进我国经济社会生长全面绿色转型做出积极孝敬。

网站地图